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袁展汽(精确检索)
作者:林洪鑫(精确检索)
作者:刘仁根(精确检索)
作者:肖运萍(精确检索)
作者:汪瑞清(精确检索)
24条记录
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木薯–花生间作与木薯净作、花生净作之间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差异,揭示木薯–花生间作模式的间作优势和最优模式,以期为木薯–花生合理间作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5和2016年,设计施氮(180 kg/hm~2)、不施氮两个水平和木薯净作、花生净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及木薯间作3行花生五种模式,研究了施氮和不同木薯–花生间作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施氮显著增加净作和间作木薯的单株薯数、鲜薯产量和鲜生物产量;施氮显著提高花生净作的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显著降低三种间作模式的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施氮显著提高木薯的氮素积累总量、各时期氮素积累量以及净作花生的氮素积累总量,但降低了三种间作模式花生的氮素积累总量;施氮提高五种种植模式的总产值和经济效益。三种间作模式木薯的鲜薯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显著低于木薯净作,花生的氮素积累总量、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显著低于花生净作,总产值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木薯和花生净作。系统氮素积累总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木薯间作3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花生净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和木薯净作。三种间作模式的产投比大于花生净作,而小于木薯净作。随着花生行数的增加,木薯氮素积累总量随之降低,花生氮素积累总量、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随之显著增加,间作优势和土地当量比随之显著提升,总产值和经济效益随之增加。【结论】与净作相比,木薯间作2行和3行花生模式间作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系统氮素积累总量显著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31%~62%。

关键词: 木薯 花生 间作模式 施氮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养分积累和系统养分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木薯-花生间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的种植模式,研究分析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氮磷钾素积累和系统氮磷钾素利用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木薯-花生合理间作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5和2016年,以木薯品种华南205和花生品种粤油200为材料,设计不施氮、施氮2个水平和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及木薯间作3行花生共5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木薯养分积累和系统养分利用特征。【结果】随着木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块根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和分配率增加;茎秆氮磷钾素积累量和氮素分配率增加,磷钾素分配率先增加后降低;叶片氮磷钾素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分配率下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种植模式间块根、茎秆、叶片和植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同一种植模式,施氮处理生产100 kg荚果所需氮钾量、生产100 kg鲜薯所需氮磷钾量、木薯氮素收获指数、木薯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间作优势、系统氮钾素积累总量和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较不施氮处理提高或显著提高,而花生氮钾素利用效率、花生磷素积累总量、木薯氮钾素利用效率、木薯钾素收获指数、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氮素间作优势和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较不施氮处理降低或显著降低。同一施氮水平,间作花生的氮磷素积累总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单作花生,间作木薯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利用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低于单作木薯。随着间作花生行数的增加,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和间作优势、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花生的氮磷钾素积累总量和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提高或显著提高,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下降。【结论】与单作模式相比,木薯间作2行和3行花生模式虽降低了系统内单一作物的产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和氮磷钾素积累总量,但提高了系统氮磷钾素积累总量,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氮磷钾素间作优势分别为63.91—112.11、19.37—42.67和68.29—105.62 kg·hm~(-2)。

关键词: 木薯 花生 间作 施氮 养分积累 系统养分利用 间作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红壤旱地秋芝麻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红壤旱地秋芝麻的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以赣芝5号为供试品种,设3个密度(D_122.5万株/hm~2、D_230.0万株/hm~2、D_337.5万株/hm~2)和4个氮肥水平(N_00、N_152.5kg/hm~2、N_2105.0kg/hm~2、N_3157.5kg/hm~2),分别于2014年在江西省东乡县和2015年在进贤县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芝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两地均表现为N_2条件下芝麻产量较N_0显著增加(分别增加49.82%和76.53%)。2014年东乡点D_3处理的芝麻产量较D_处理显著增加18.44%,但2015年进贤点较D_显著减少12.35%。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芝麻籽粒含油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施用氮肥显著减少了17.8%~20.0%的芝麻素含量,而对芝麻林素无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芝麻单株蒴果数和千粒重都随之降低,而不同密度对芝麻品质无明显影响;N_2水平时,不同密度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稳定在3.29~4.84和9.89~11.17kg/kg。综上所述,红壤旱地芝麻适宜氮肥用量为105kg/hm~2,进贤县及其周边区域的单秆型品种适宜密度为22.5万株/hm~2,而东乡县及其周边区域适宜密度为37.5万株/hm~2,能够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值得在红壤旱地上大面积应用推广。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产量 品质 芝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移区木薯品种产量特征的相关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16

摘要:通过分析北移区99个木薯品种的指标特征,提出了决定产量的关键指标,为北移区木薯育种和品种引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3个指标中以单株茎叶鲜重、单薯鲜重和单株薯鲜重的变异系数较大,而茎径、干物质率和薯径变异系数略小。相关分析表明:薯长、单薯鲜重和收获指数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而茎径、薯径、单株茎叶鲜重、单株薯鲜重和生物产量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抛物线正相关,达到最高鲜薯产量时,茎径3.92 cm、薯径5.56 cm、单株茎叶鲜重4.16 kg、单株鲜薯重4.76 kg和生物产量104.53 t/hm2。通径分析表明:单薯鲜重和单株茎叶鲜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而株高和生物产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小。因此,薯长、薯径、茎径、单薯鲜重、收获指数、单株茎叶鲜重、单株薯鲜重和生物产量是决定北移木薯产量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 木薯 北移区 产量特征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间作方式对共生期木薯-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间作方式对不同间作方式对共生期木薯-生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方法]试验以木薯净作(M1)、花生净作(M2)为对照,研究了木薯间作1行、2行、3行花生(M3、M4、M5)对共生期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间作对木薯、花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影响。木薯与花生存在竞争生长关系,株高协同增高,在间作后期,在无氮时以M1、M2和M5的株高较高,而施氮时以M3、M4株高较高;间作提高了叶片温度,但不同间作处理间无明显规律。间作提高了干物质总产量,在块根膨大期和膨大期30 d,干物质总产量以M5最高,而在块根膨大期60 d以M4最高。间作降低了单一作物产量,但提高红壤旱地经济效益;不施氮和施氮时木薯产量分别下降25.35%、14.55%,花生产量分别下降28.76%、52.60%,而经济效益增加了72.90%、56.82%。[结论]与净作相比,木薯间作1行、2行和3行花生均提高了经济效益,且随间作行数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木薯 花生 间作 共生期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系分泌物的生态效应与作物连作障碍关系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016

摘要:从导致作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生物学环境恶化和化感作用出发,简要综述了根系分泌物与这3大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连作障碍的防控措施进行了简述和展望,以期为作物连作障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作物 连作障碍 根系分泌物 土壤微生物 化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江西秋芝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在江西红壤旱地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秋芝麻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芝麻株高、主茎果轴长和单株干物质重有显著的影响,其中7月1日播种的株高最高,单株干物质重最重;种植密度对始蒴部位和主茎果轴长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始蒴部位有升高的趋势,而主茎果轴长有缩短的趋势;播期对芝麻单株蒴果数和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提早播种有利于单株蒴果数和产量的提高;密度和播期对芝麻含油量的影响不显著;最适宜的播期和密度组合为7月10日播种、种植密度45.0万株/hm2,在此条件下,芝麻产量最高,达1147.5kg/hm2。

关键词: 江西 秋芝麻 播期 密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旱地重茬芝麻高产健身栽培技术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红壤旱地重茬芝麻高产健身栽培技术,为提高芝麻种植效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按不同施用方法设常规氮磷钾肥(K_1,对照)、常规氮磷钾肥+硫磺(K_2)、常规氮磷钾肥+石灰(K_3)、常规氮磷钾肥+硫磺+石灰(K_4)、改进氮磷钾肥施用方法1(K_5)、改进氮磷钾肥施用方法2(K_6)等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重茬芝麻的主要农艺性状指标、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病情指数等影响。【结果】K_2处理的农艺性状总体上优于其他处理,其每蒴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K_3处理(P<0.05,下同),K_2处理的产量为1254.0 kg/ha,显著高于对照K_1,增产10.9%。K_2处理的防效为19.9%,K_3处理的为8.5%;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K_5处理的产量为1290.0 kg/ha,显著高于K_1,增产14.1%,K_5处理的防效为6.9%,K_6的为7.9%。【结论】不同杀菌剂对芝麻产量和茎点枯病均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尤其是硫磺的效果较明显。氮肥作为基肥+初花肥和钾肥作为基肥的总体效果优于氮肥作为基肥+苗肥及钾肥作为基肥+苗肥或氮肥作为苗肥+初花肥及钾肥作为基肥。

关键词: 芝麻 杀菌剂 施肥时期 产量 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行株距比对超高产晚稻产量和上部三叶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4

摘要:2011和2012年,采用再裂区设计,以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和五丰优T025为材料,在31.20万丛/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对不同品种产量和上部三叶形态特征的影响及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淦鑫688不施氮时,RS/IS(行株距比值)为2.0和2.8的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比值为5.0和1.3的处理;在施氮时,RS/IS为5.0和2.0的处理产量显著高于2.8和1.3的处理。五丰优T025不施氮时的产量表现为RS/IS为1.3的处理显著高于5.0和2.8的处理;而在施氮时表现为RS/IS为5.0的处理显著高于2.0和1.3的处理。施氮时,RS/IS为2.0的处理提高了氮素积累总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而RS/IS为5.0的处理降低了籽粒需氮量;不论施氮与否,两个品种在RS/IS为2.0时,倒1至倒3叶的基角、开张角和叶长较小。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 行/株距比 施氮量 上部三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行/株距比对超高产早稻产量和上部三叶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1和2012年,采用再裂区设计,以超高产早稻中嘉早17和淦鑫203为材料,在31.20万蔸/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对不同品种产量和上部三叶形态特征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品种施氮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淦鑫203的产量在不施氮时以RS/IS5.0(40.0 cm×8.0 cm)和RS/IS2.8(30.0 cm×10.7 cm)略高,在施氮时以RS/IS2.8和RS/IS2.0(25.0 cm×12.8 cm)显著高于RS/IS5.0和RS/IS1.3(20.0 cm×16.0 cm);而中嘉早17的产量在不施氮时以RS/IS2.0和RS/IS1.3显著高于RS/IS5.0和RS/IS2.8;在施氮时以RS/IS2.8、RS/IS2.0和RS/IS1.3显著高于RS/IS5.0。淦鑫203以RS/IS2.8和RS/IS2.0,中嘉早17以RS/IS2.0和RS/IS1.3有利于水稻高产和氮高效,而RS/IS5.0不利于水稻高产和氮高效。RS/IS对倒一叶的开张角和叶面积,倒二叶的基角,倒三叶的基角、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淦鑫203倒二叶的开张角、叶宽和倒三叶的叶面积与产量正相关,而中嘉早17倒二叶的基角、叶宽和倒三叶的开张角、叶宽与产量正相关。

关键词: 超高产早稻 行/株距比 施氮量 上部三叶 叶片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